2021年7月6日晚 對于福建是個特殊的日子 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 直播畫面中 曾經因窮困出名的福建寧德下黨 夏夜里流光溢彩、燈火璀璨 以富美新姿態,驚艷了世界 成為觀察中國減貧事業的窗口 擺脫貧困,實現小康 這是民心所向,更是千年夙愿 下黨蝶變,是福建牢記囑托 久久為功,踐行減貧擔當的縮影 △下黨鄉風景 柳明格/攝 福建是全國率先開展 有組織的開發式扶貧的省份 在閩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 “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等 重要理念 開展了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 山海協作、閩寧協作、下派駐村干部等 重要實踐 這些理念與實踐 成為日后福建開展扶貧開發工作的 重要精神支撐與力量源泉 過去的五年 是脫貧攻堅攻城拔寨 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 福建把脫貧攻堅 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 如何一鼓作氣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考驗著福建決策者的智慧與擔當 ·高位推進,統籌規劃 先后出臺《關于推進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持續強化脫貧攻堅政策保障。 ·壓實責任,傳導壓力 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等工作機制。 ·糧草先行,財政保障 2016年開始,省級每年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籌集財政扶貧資金,專項用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盡銳出戰,人才下沉 全省先后組織11.17萬名黨員干部掛鉤幫扶貧困戶,做到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名黨員干部掛鉤幫扶。 △永春縣東平鎮:紅肉蜜柚獲豐收 林海果農笑開顏 。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 通訊員 許俊鑫/ 攝 戰必勝,攻必取 2019年底 福建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現行標準下 45.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 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摘帽 過去的五年間 福建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面完成 實現村村通水、通電、通硬化路 通客車和光纖4G網絡、有線電視 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8.6% 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全面建成 農村污水治理率達72.1% 農村義務教育、基本醫療、養老保險 基本全覆蓋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 福建脫貧工作的底層邏輯是: 既要輸血,又要造血 貴在精準,善用合力 福建在實踐中逐漸探索出了一套精準脫貧方法論 貧困群眾缺乏內生動力怎么辦? 產業賦能,自我造血 發展生產缺資金怎么辦? 金融活水來止渴 因病致貧返貧怎么辦? 健康扶貧免后顧之憂 △在光澤縣寨里鎮桃林村的德樓農業基地,村民們正在溫控大棚內采摘紅心火龍果。 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 /攝 這一套漂亮的精準脫貧組合拳 無不指向改善貧困地區發展條件 增強貧困群眾增收能力 早在2019年 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村集體收入 均邁過了10萬元大關 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 由2016年的4711元 增加到2020年的15283元 這個過程中 一系列發端于福建的創新做法 成為系統性、集成性經驗,走向全國 體現擺脫貧困的福建智慧 科技特派員制度內涵不斷豐富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譜新篇 山海協作情更長 …… △2020年,在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指導下,武夷山市桔柚專業合作社種植的3097畝桔柚喜獲豐收。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邱汝泉/攝 改革創新,始于基層,源于群眾 福建尊重地方首創精神 鼓勵各地在精準脫貧方面 蹚出新路子,摸索新方法。 壽寧縣推出“扶貧定制茶園”, 培育“下鄉的味道”品牌; 順昌縣上線“一元碳匯”平臺, 讓廣大貧困林農能夠“賣空氣”掙錢; 龍巖建立激勵性扶貧機制, 實行扶貧項目競爭上崗; …… 層出不窮的創新實踐 匯成脫貧攻堅事業的源頭活水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 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當前,“三農”工作的重心 已從脫貧攻堅歷史性地 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福建從頂層設計層面,錨定方向,擘畫藍圖 一系列科學機制與務實舉措,正在落地 越過一山,再登一峰 福建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上 闊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