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牢記囑托,福州充分發揮對臺優勢,持續做好“三融”文章,推動榕臺交流合作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著力探索創新,持續推進中央、省、市系列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落細落實,推動更多臺灣青年和人才來榕追夢、筑夢、圓夢,努力爭當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排頭兵。”市委臺港澳辦負責人表示。 以品牌交流活動為“橋” 榕臺文化交流領跑全省 “大家好,我叫曾芝穎,大家都稱呼我‘小饅頭’。海青節幫我找到事業發展的方向,所以說我是海青節出品的孩子。”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海峽青年節新聞發布會上,臺青曾芝穎的自我介紹道出濃濃的“海青情緣”。 2018年,曾芝穎通過海青節獲得參與閩清梅城印記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的機會,開啟她的鄉建鄉創之路。 在曾芝穎的帶領下,8名臺灣青年在當地安營扎寨,走遍各族宗祠和古建筑,拜訪老藝人,“臺灣的經驗不能照搬照套,要融入當地需求和風土人情,我們希望把臺灣的社區營造經驗帶到大陸,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如今,曾芝穎和團隊已深入大陸廣袤的鄉村,為當地美麗鄉村建設出謀劃策。在今年的海峽青年峰會上,她將分享和海青節的美好情緣,并用自己在大陸創業的故事,激勵更多臺青跨越海峽、勇敢追夢。 5年來,福州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民間交流持續熱絡。作為八閩祖地文化之一,閩都文化既有閩臺同源的淵源,又獨具魅力特色。福州以此為根基,圍繞“青年、民間、基層”這條主線,積極推進對臺活動品牌塑造,打造了陳靖姑民俗文化旅游節、“兩馬”同春鬧元宵等22項對臺特色品牌交流活動。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7項次活動被國臺辦列為重點對臺交流項目。2020年度通過線上線下舉辦的榕臺特色文化交流活動達55項,數量居全省第一。 以惠臺利民政策為“帆” 跨海“登陸”“第一家園” “來福州的這些年,我親眼見證各項惠臺利民政策措施的完善,希望更多的臺灣青年來這里發展。”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臺籍醫師陳柏叡說,從取消就業許可證的,到發布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再到建立臺灣人才服務工作站,他體會到滿滿的獲得感。 陳柏叡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是福州首批聘用的取得大陸全日制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學歷的臺生。截至目前,他已為逾10萬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并獲得福建省和福州市五四青年獎章以及“首屆閩都英才”榮譽稱號。 5年來,福州不斷推動臺胞臺企同等待遇落實落細,“第一家園”體系日益完善。為加強臺灣青年就業創業載體平臺建設,福州設立臺灣青年創業就業服務中心,著力搭建“臺青第一云家園”,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提供便利。目前,來榕就業創業實習的臺灣青年累計達8000多人,其中480人獲得省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省勞模、省五四青年獎章、省三八紅旗手、閩都英才等市級以上榮譽獎項。 榕臺人才交流合作新路的探索,不斷優化集聚臺灣優秀人才扎根福州,也為兩岸經貿領域的合作打下堅實基礎。數據顯示,2019年經福州口岸出入境臺胞達36萬人次,是臺商投資和兩岸人員往來最熱絡的區域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福州累計批準臺資項目4345項(含第三地),規模以上臺資工業企業約270家,產值約130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約12%。 潮平兩岸闊,逐夢正揚帆。福州將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突出以通促融,推動應通盡通;突出以惠促融,推動惠臺利民;突出以情促融,增進根脈認同,做到應通盡通、能融盡融。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福州近期將推動出臺若干措施,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