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點題整治即將進入成果驗收階段,大家不能松勁懈怠。還未處置完畢的信訪件要列出清單,排出時間表,及時妥善處置,給群眾一個滿意答復。”8月16日,駐省生態環境廳紀檢監察組到省環境監察總隊督導點題整治。這樣的督導場景,自點題整治開展以來,多次在省生態環境廳上演。 近年來,城市夜間噪聲污染一直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今年5月,根據收集到的群眾“點題”意見,省紀委監委將“整治夜間噪聲擾民問題”納入“點題整治”項目。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公安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文旅廳、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在全省開展“靜夜守護”城市夜間噪聲污染整治專項行動,著力解決城區范圍內的建筑施工、社會生活、交通運輸、工業生產等夜間噪聲擾民問題,以為民辦事的實績實效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省級推動,直插基層一線。省生態環境廳建立區域分類整治、聯動協調配合、信訪投訴處置、典型案例示范、成果驗收量化、派駐監督推動等六項工作機制,推動“靜夜守護”專項工作走深走實。 有群眾反映,泉州市豐澤區北峰街道霞美村某包袋廠夜間生產存在噪聲擾民問題。經檢查發現,該廠雖已配套消聲減噪措施,但距離居民點較近,夜間生產時,針車仍然會產生不小的噪聲。對此,檢查組當即要求廠房嚴格控制夜間生產的時間段,22點過后嚴禁使用針車等可能產生噪聲的設備。 協同聯動,“一盤棋”治理。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聯合省公安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文旅廳和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開展城市夜間噪聲污染整治聯合督導。督導組赴廈門、漳州現場檢查和督導幫扶,協助、指導基層解決疑難問題。 截至7月底,全省針對建筑工地、商業場所、公共活動區域、餐飲和文娛場所、工業企業等噪聲易發點位的檢查超過3.3萬次,對檢查中發現問題進行行政處罰800多次,查處300余起夜間亂鳴喇叭交通違法行為,建筑工地安裝噪聲自動監控設備500多處。 治噪新風,勁吹八閩。省生態環境廳動態發布整治安排、工作進展和階段成果等內容。三明等地結合“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向企業、公眾發放有關“靜夜守護”宣傳材料,廣泛宣傳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泉州等地通過在公園、廣場設立“廣場舞文明公約”等形式,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企業自覺守護、公眾主動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逐漸形成。 省環境信訪中心數據顯示,今年5月至7月,有關噪聲污染的投訴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 下階段,省生態環境廳將出臺“靜夜守護”城市夜間噪聲污染整治專項行動評分細則,探索制定長效管理工作方案等,努力以優異的成績完成“部門答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