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樓,地處福州屏山之巔,初為福州各城門樓的樣樓,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樓,中國九大名樓之一。現存建筑均按明代制式格局復原,為重檐歇山頂。 鎮海樓內現設有福州歷史文化名城展示館,展示館分“閩在海中”“閩越都城”等9個展覽區;展廳上方牌坊刻有福州別稱;展館時空長廊內懸掛有林則徐、沈葆楨、嚴復等中國近現代名人照片。樓內收藏有冶山遺址漢代瓦當、懷安窯青瓷博山爐等珍貴文物。 東南網7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文 游慶輝\圖)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如果要透過歷史煙塵,遠望閩都歷史,登上福州鎮海樓,可以獲得一個絕佳視角。 18日,參加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中外嘉賓來到福州屏山,登上鎮海樓觀山景。一路綠意盎然、鳥飛蟬鳴,大家對“綠色世遺”贊不絕口。在半山腰,一曲琵琶、二胡合奏的《茉莉花》悠揚婉轉,向遠方來客致意,更增添了大家對生態福州的艷羨之情。 駐足樓內,深入了解鎮海樓,這里的歷史文化更令嘉賓們心馳神往。 確實,鎮海樓有震撼人心的文化底氣。作為中國九大名樓之一,鎮海樓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既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樓,又是各城門門樓的“樣板間”,為福州古城建設樹立了一個示范。千百年來,“三山兩塔一條街(江)”的福州城市格局始終未變,位于屏山之巔的鎮海樓,作為見證者矗立至今。 白云之下,高臺之上,烏瓦紅墻,氣勢恢宏的鎮海樓,“震”住了多位嘉賓。他們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難忘時刻。“站在古城樓上,就在遠觀一座城市千百年未變的整體格局,實在難得!”一位嘉賓感慨地說。 步入樓內,還有更多驚喜——除了千年城市格局,鎮海樓還訴說著千年城市歷史。 位于鎮海樓負一層的福州歷史文化名城展示館,講述著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從“閩在海中”“閩越都城”一直講述到“當代輝煌”。“讓我看到了福州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梳理得非常清晰。”河北省黃驊市博物館副館長孫德昌告訴記者,此次參訪最令他驚喜的是館內展陳。“展覽以鎮海樓為載體,面積雖小但精致且豐富,讓我們全面領略了福州的歷史文化與人文風貌。”孫德昌說。 為館內展陳同樣點贊的,還有廣西北海市文體局調研員梁彥敏。“全國各地不乏‘名樓’,要和其他地區區別開來,文化內涵是關鍵。”梁彥敏表示,鎮海樓內的展陳用了許多先進、科學的展示手段,能讓其文化內涵更深入人心。 一樓見千年,精華看不盡。在鎮海樓二、三層的福州古厝展示館,本土特色的歷史建筑通過聲、光、電等多種呈現方式亮相,更引來一陣陣驚嘆。“福州古厝讓我印象深刻。”遼寧省長海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冷孝宇表示,福州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經驗充滿啟示。 如今,古樓又有新生命、新生代。此次參訪期間,鎮海樓里為參觀嘉賓答疑解惑的是兩位小解說員。來自福州實驗小學的小解說員隋霖說,為了更好地做好解說服務,她和同學準備了一個多月,“希望能用我們的力量向更多來自各地的參觀者講好福州故事,傳播好福州聲音”。 登高樓、望城市,觀歷史風云、聽童聲解說,讓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中心副主任鄂文艷在鎮海樓流連忘返。此前,因為海絲聯合申遺的工作,梁彥敏曾多次造訪福州,在他看來,福州是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利用極具代表性的實驗地。“這次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舉辦,我覺得選得很精準,也意義非凡。”梁彥敏說,“這些年,我感到福州在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方面下了大力氣,成果十分顯著。” 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將自己的歷史、文化、特色、魅力濃縮于一座樓。綠色世遺、人文世遺,在鎮海樓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