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市場資金流向高質量企業
3月22日,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均低于人民幣1元,*ST宜生和*ST成城成為退市新規落地后首批因股價低于1元面值而退市的個股。與以往不同,根據最新退市辦法,這兩家公司沒有退市整理期,而是直接從A股市場上退市。 據*ST宜生發布的公告,2021年1月19日至2021年2月22日,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上述情形觸及終止上市。經上交所上市委員會審核,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ST成城的退市原因與*ST宜生相同,該公司股票自2021年1月21日至2021年2月24日,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12月修訂)》相關規定,交易類強制退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將在公告后的5個交易日內,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同時,公司應當立即安排股票轉入全國股轉系統等證券交易場所進行股份轉讓,保證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個交易日內可以轉讓。此前的3月15日,上交所決定*ST宜生、*ST成城終止上市。 據統計,2020年A股退市企業達16家,創下歷史新高。隨著退市新規的實施,今年以“1元退市”為主的交易類退市日趨常態化,目前滬深兩市已有11家公司觸發終止上市情形,其中8家公司觸發面值退市。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認為,隨著退市節奏的加快,A股市場結構也在產生新的變化,當前注冊制下,“殼資源”的價值逐步下滑,績差股、垃圾股將不再受到追捧,行業馬太效應逐步顯現,資金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尾部企業被市場淘汰,市場將出現“強者恒強”的局面,對市場而言,有利于樹立正確的投資價值觀,減少對績差股、垃圾股的炒作,引導市場資金流向高質量企業。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也認為,A股市場資金將遠離退市警示公司和問題公司,投資者將更加審慎地審視績差公司,這有助于資金向績優公司靠攏,優化資源配置。 退市節奏加快也提示廣大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田利輝表示:“退市新規落地后,A股上市公司股票面值或市值過低、連續虧損、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缺陷、IPO造假、財務造假、半數董事對年報或半年報不保真、非標審計報告、持續經營能力不確定、違規擔保等都可能引發退市風險。簡言之,業績太差或欺瞞市場都會帶來退市問題。對此,投資者要擯棄‘賭一把’的投機心態,而要根據行業發展前景和公司基本面開展價值投資。” “在收盤價低于面值1元的退市條件指引下,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也要重視市值管理工作。”陳靂指出,“這對一些低價股公司尤為關鍵。如果在分紅隨配方案上過度開展‘高轉送’,隨著公司股本不斷擴大,股票平均價格將不斷降低,所蘊含的退市風險系數也相應加大。對于上市公司和投資人而言,高分紅其實更體現投資的直接價值回報,更值得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