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30年】春風化雨育桃李 —— 一位教師眼中的福清教育發(fā)展史 福清新聞網11月6日訊 (記者 夏巧鴻 高興銓) “叮鈴鈴……”鳳凰山麓又一次響起了上課鈴聲。福清一中的倪雅琴老師走進融僑樓一層的高二年14班,給學生們上歷史課。 她拿起白板筆,轉向身后的鴻合系統智慧黑板上進行板書。這是學校前幾年剛添置的智慧黑板,不僅板書方便,還有記憶功能,將教師從傳統的“粉筆+黑板+PPT”的教學形態(tài)中解放出來。 整潔的教室、先進的多媒體設備、聚精會神的學生們……倪雅琴想起了20多年前,同樣是陽光明媚的秋日早晨。 1997年,她進入福清一中就讀,2004年,她成為福清一中的歷史教師,倪雅琴親歷并見證著福清30年教育改革的變遷。 沿著較場路北端向南,色彩鮮艷的塑膠跑道總會令過往路人忍不住瞄上幾眼。“現在的校園環(huán)境和我讀書那會兒,可是天差地別。”1997年,倪雅琴成為了福清一中的一名學生,那一年,恰好是學校70周年校慶,改造后的校園秋桂飄香、玉蘭花清雅、三角梅濃艷,一棵大榕樹旁,瑞泰假山與紫薇花倒影交織在蝌蚪暢游的水池中…… “但受客觀條件限制,硬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碑敃r,倪雅琴和另外20多個女生同住一間屋,宿舍室內光線不好,一到陰天就得要打手電筒。“校園的跑道還是煤渣鋪成的,運動會期間,學生在上面跑過,后面就能揚起一陣黑塵?!泵涸艿?,也是當時福清大部分校園的標配。 倪雅琴回憶說,當時的教學主要是傳統的粉筆口述教學,學生手上也缺乏教輔材料?!敖淌依?,老師腳踏三尺講臺,手握一支粉筆便能說盡事理,格物探究?!蹦哐徘僬f,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歷史課,老師提供很多的文字史料,都是老師一筆一劃手抄完成的。學生們也沒有什么練習冊,習題基本是老師寫在黑板上,學生們利用下課時間爭分奪秒地抄下來再做。 高中的生活成了倪雅琴的一段難忘回憶,也成了她日后再次踏入校園的期盼。高考后,倪雅琴選擇了福建師范大學,期待著自己也能成為春風化雨育桃李的老師。 倪雅琴從福建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又回到了母校,成為一名歷史教師,同時見證了福清教育事業(yè)的快步向前。 換了角色再次進入熟悉的福清一中,校園里又有了新的改變:“書山疊水,學海揚帆”的主題校園景觀清新怡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綜合教學大樓”落成,讓教育信息化、網絡化插上了翅膀,400米標準化塑膠跑道取代了煤渣跑道,體藝館內,處處洋溢著拼搏向上的青春氣息…… 倪雅琴當年的歷史老師則成為了她入行的師傅,專業(yè)成長的領航人。她經歷了年輕教師的興奮、懵懂和緊張,學到了骨干教師的扎實、專業(yè)和精湛,并斬獲不少殊榮,先后獲評“第三屆福清市名師”“福州市教學能手”。此外,她還擔任省級課題《“強基”計劃背景下“鳳凰”校園文化的構建研究》核心成員、福州市高中歷史部編新教材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編寫組成員。 近年來,福清一中在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上,堅持扎實推進“雛鳳清聲”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程、“鳳鳴朝陽”名優(yōu)教師培養(yǎng)工程、“有鳳來儀”青銳教師培養(yǎng)工程,形成有梯度、多層次、可持續(xù)的教師隊伍成長機制。在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上,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為每一個教學班級建立錄播室、智慧教室,實現智慧化教學資源的配備。在學生培養(yǎng)上,注重多元化、多方位的培養(yǎng),開設創(chuàng)新實驗班,啟動對優(yōu)質生源的專項培養(yǎng)計劃的探索,實現“菁英教育”以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窺一斑而知全貌。與福清一中一樣,在福清撤縣建市30年里,福清的教育事業(yè)向前的腳步從未停滯過,無論師資隊伍的建設,還是教學硬件的完善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都在不斷地將福清的教育事業(yè)推向更高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