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鰻魚“串起”南灣村的致富夢
福清新聞網9月8日訊(記者 高晶晶 實習生 陳嵐) 上逕鎮南灣村素有“鰻魚的故鄉”之稱,是遠近聞名的養鰻專業村,這里的千畝鰻魚養殖基地帶動農民致富,許多村民依靠這一條鰻魚“翻身”。歷經40余年風雨,南灣村鰻魚養殖產業鏈條日趨完整,一條鰻魚“串起”南灣村民的致富夢。 養鰻業是上逕鎮南灣村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全村水產養殖面積超1000畝,年產量達3000多噸,年產值超23億元。 荒石裸露的山頭、坑坑洼洼的泥路、俯仰可見的地瓜田……靠老天吃飯是40多年前南灣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貧窮曾困頓著南灣人。1979年夏,全省第一家占地面積60畝,養殖面積達30畝的養鰻場落戶南灣村,打開了南灣人的致富路。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數十名在該鰻場打工的村民初涉養鰻業,1982年,村民楊宗龍等一批有志青年前往日本學習養鰻技術。1984年底,學成歸來后,楊宗龍興辦了私人的養鰻場,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此后,一家又一家養鰻場在南灣村“生根發芽”,到1989年,該村養鰻場就達10多家,1994年,全村發展到17家養鰻場,迅速成為全省的重點養鰻基地?!澳蠟炒宕迕竦谝煌敖鸲嗍强筐B鰻魚掙來的。”南灣村干部告訴記者。 養鰻產業在南灣村興起決非偶然,地處建新水庫下游的入海處,一條長溪穿鄉而過,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南灣村人抓住這個優勢,執著、專注養鰻業。 楊宗龍的弟弟楊宗銘清楚地記得,1987年的冬至到1988年的冬至是他在養鰻場打工的日子,這一年他掌握了鰻魚的培育、捕撈、運輸和成鰻的養殖技術,以及鰻池的建造、水質管理,鰻魚的營養和飼料,鰻病的防治等知識,“這一年,我學到了許多,也讓我深深喜歡上了這個行業?!睏钭阢懻f。1989年,楊宗銘就創辦了全國第一家獨資養鰻場,為了喂養好“金貴”的鰻魚,不管烈日暴曬,還是刮風下雨,楊宗銘都得往鰻池里鉆,他不僅專注于養鰻,還開發鰻魚飼料、鰻藥、魚油等,打通鰻魚的冷鏈運輸…… 得知經過加工后再銷往日本鰻魚身價能翻番,楊宗銘決定辦鰻魚加工企業。1993年12月,楊宗銘獨家投資創辦的“福建福銘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坐落在南灣村,占地面積100畝,總投資1000萬美元,員工近200人,不僅帶動了本村村民共同致富,還為福清102家鰻場解決了銷路問題,極大拓展了鰻魚市場空間。 通過科技創新、質量管理、市場開發、品質為本等戰略,“福銘食品”成長為一家集水產養殖、加工、出口、科研一條龍的水產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產值超數億,1999年至2002年,連續成為千萬元納稅大戶。1999年,通過了ISO9001和HACCP質量體系認證,2003年,企業又獲得了“烤鰻無公害產品”認證證書,福銘烤鰻多年穩坐日本銷售量頭把交椅。20多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福銘烤鰻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進行多元化開發,產品從單一的烤鰻向臺灣鯛魚、羅非魚、鮑魚等多品種水產加工延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遠銷日本、美國、墨爾本、新加坡等國家,如今正在向生物科技領域拓展。楊宗銘說,企業成功的秘訣就是“不忘初心,堅持做好一條鰻魚,專注做高品質魚品。” 隨著鰻魚養殖的蓬勃發展,全村的養鰻場已達到22家,與養鰻相關的鰻苗培育、紅蟲養殖、烤鰻加工、飼料生產、鰻藥供應、產品流通、技術開發等相關行業也應運而生,形成了集鰻苗培育、鰻魚養殖、烤鰻加工和產品出口的完整產業鏈,養鰻業讓南灣村許多曾經貧困的家庭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鰻魚給南灣村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南灣村沒有因此停下發展的腳步,記者了解到,南灣村圍繞“一村一品”,正在規劃以“一條鰻魚”為主題,依托福銘食品有限公司的鰻魚產業以及獨特的地理村貌,大力發展鰻魚特色農業旅游產業,圍繞福建省第一家養鰻場舊址,設計旅游線路,增加旅游體驗項目,融入美食文化、休閑觀光,打造休閑鰻業基地,讓旅游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