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9月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通過微信公眾號線上取號,不花一分錢,輕輕松松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和銀行開戶許可,全程不到2小時。”近日,在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福清市同同富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俞金來通過“融e行”銀行免費代辦窗口工作人員為他提供的一站式代辦服務,當場完成了企業開辦的全部流程。 拿到營業執照的俞先生還額外收到一份“大禮包”,包括3枚企業公章(企業名稱公章、財務專用章和發票專用章)和福清市惠企系列政策文件。俞先生高興地說:“以前我們光刻制印章就得花兩三百元,還要到處跑腿,現在提供的免費服務真是太貼心了。”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今年年初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牽頭人社局、公積金分中心等單位梳理企業“五險一金”開戶流程,在原有“企業開辦四合一”的基礎上,將“五險一金”開戶事項納入企業免費代辦的服務工作里,企業開辦從原來的“分頭跑、挨個辦”到現在的只需到“融e行”代辦窗口就能一次性辦成所有事項,實現了公司登記、刻章、銀行開戶、稅務登記、“五險一金”開戶等企業開辦工作“五合一零延時”,全流程時限壓縮至2個工作小時內。 近年來,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服務理念,積極推進行政審批服務制度改革,不斷推出政務服務便民利企舉措,通過設立“企業服務處”、開設“融e行”服務窗口,推出證照聯辦套餐服務、郵政速遞等組合拳服務,實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請、一次告知、一庫共享”的服務模式,進一步改善服務環境、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率,讓群眾辦事從“跑多趟”變為“跑一趟”,最大限度實現減時限、減環節、減負擔。 提高審批效率優化政務服務水平 位于福清閩臺藍色經濟產業園的福建藍谷海工裝備產業綜合體項目,在取得用地批準書后7天內就辦好了施工許可證手續。這樣的審批效率,為園區其他項目安家落戶建立了信心。 據悉,為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速增效,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推出“一窗受理、兩套流程、三級代辦、四項措施、五多合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率先使用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系統并研發建立了“融e行”智慧審批平臺、“多規合一”選址預審平臺等,通過系統數據共享交換,避免企業多頭遞交資料,實現統一受理、并聯審批、實時流轉、跟蹤督辦。同時,該中心還推出“預審查”工作機制、市政接入并聯審批、“區域評”等19項改革舉措。 此外,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大力推廣省網上辦事大廳應用,積極引導群眾網上提交辦事申請,并及時處理外網預審件,去年網上申報量達14329件,位居福州各縣區首位,申報率達42.2%,預審及時率達100%。對照我省公布的“不再重復受理”清單,該中心還梳理公布了298類“不再重復提交”證照清單,加快推進電子證照在行政審批服務中的信息共享和應用。去年,福清市電子證照(法人)應用率達76.7%,排名福州各縣區首位。依托電子證照建設推進的審批服務全流程網上辦理,更新全流程網辦事項1007項,占比達47.59%。 為切實解決企業、群眾“來回跑、多頭跑”和窗口忙閑不均、排隊等候等問題,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通過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實現“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編碼”。福清市43個部門全部對接市通用目錄事項,承接通用目錄事項2116項,所有事項優化審批時限流程,承諾時限平均壓縮到法定時限的23.22%。同時,該中心梳理更新了“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事項,并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去年,實施“最多跑一趟”與“一趟不用跑”事項占入駐事項總數的99.2%。 截至目前,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已發布33家單位655類證照,合計入庫數據1447653份,電子證照應用率為79.79%,排名居福州各縣區首位,已真正實現“一次認證、全網通辦”,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企業群眾辦事不再重復遞交電子證照。為進一步推進“減證便民”,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已梳理公布298類“不再重復提交”證照清單,加快推進電子證照在行政審批服務中的信息共享和應用。 創新研發推出“融e行”審批平臺 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還率先研發“融e行”智慧審批平臺,實現“不見面審批”。 申請人在自助受理終端機上即可完成事項申報,由終端機對接自助存取件柜,方便申請人提交材料。審批辦結后,申請人可選擇出件窗口、文件柜、EMS郵遞等多種方式領取辦理結果,讓群眾切實體驗到審批的便利性。 “融e行”審批平臺通過匯編審查要點,規范審查標準,向群眾公開每份材料審什么、怎么審的標準答案,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讓群眾在進行事項申報之前,對申請材料先進行“開卷式”審查,核對每個審批要點是否達標,有效減少材料不符合規范的情況,推進政務服務由“經驗批”向“標準批”轉變,進一步推動審批提速增效。目前已發布“開卷式”審查細則共涵蓋23個部門558個事項。 福清市行政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加快審批服務事項顆粒化梳理,梳理支持電子化申報的事項,通過簡化申請材料和完善電子證照提交方式,逐步實現全流程電子化,申請人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自助終端等渠道進行審批事項申報,以電子化材料代替紙質材料,避免紙質材料提交和流轉帶來的“延時”。目前,已梳理第一批18個部門200個事項實行“零延時”智慧審批。 |